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_上海育之星儿童成长发展中心

接《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

三、引导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和家庭之间的联系

幼儿园教师和儿童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要走入儿童心中,多用问候和鼓励的语气和儿童沟通,为儿童创造积极友善的生存环境。

教师尤其要多关注班级中一些沉默寡言的儿童,给予儿童一定的关注,带动儿童参与到互动的过程中,让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打开心扉。

教师也要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多和儿童交谈,了解儿童所需,在和谐师生关系的促进下帮助儿童满足深层次的心理诉求[2]。

在这方面,教师要和儿童家庭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根据儿童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形成承接,并和家长共同探讨分析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教给家长配合教育的方式,共同帮助儿童解决内在的情感需求以及情绪压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儿童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和儿童沟通交流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多和儿童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让儿童能够信任教师,从而在心理层面接纳引导。

教师也要成为儿童的行为榜样,在语言以及行为中用积极的情感带动儿童,从而让儿童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正确方式。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营造积极的氛围

幼儿教育机构要注重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办学,明确教育目标,用清晰的教育指导理念构建健康的教育机制。

教育环境除了客观存在的部分之外,也包括幼儿心理健康环境的构建,在学龄前儿童心中,家长以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造成影响。

儿童的可塑性强,同时也是敏感脆弱的,教师和家长要让儿童始终处于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中,不要用成人的主观想法去评价儿童或者过度要求儿童,儿童都很在意外部的看法,在经历一味的否定后,儿童的自尊心、想象力都会受损,让儿童形成挫败感,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教师和家长要多用积极的话语引导儿童,看到儿童身上的优点,在儿童心中埋下积极向上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和技能教育才是事半功倍的。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构建需要家长和教师降低对儿童的过高期望,立足于长远,关心儿童的进步,而不是对儿童一味施压。

在了解儿童个人兴趣以及诉求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完成目标,这才是教师和家长需要认清的现实,而不是出于盲目攀比的心态要求儿童必须完成学习。

随时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构建的重要一环,教师和家长要保持沟通,根据儿童的反馈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创建方向。

(三)强化能力,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师的综合素养

幼儿园要提高对幼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由专门的教师胜任,在教师应聘阶段,选择学历高、专业素质高的从业者,同时也要遵循执证上岗的原则,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实践经验,确保能够胜任岗位。

幼儿园也可以单独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让心理健康课程成为幼儿园的办学特色之一。

另外,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培养幼师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系列课程,强化幼师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让毕业生能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输出专业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无论是专项课程还是知识教育,都能从心理学教育的角度出发,让教育的层次更丰富,从而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对于幼儿园自身来说,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站在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开展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让儿童在张扬天性的过程中学会适应周围环境,和他人形成正向的互动。

幼儿园也要增加相关基础设施,开设心理健康教室,在其中加入一些沙盘游戏等心理健康教育教具,让儿童能够在特定的教室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带动,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加强渗透,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细节中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研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精髓,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帮助儿童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心理健康的引导。

对此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精心选择和编排教育内容,关注到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趣味性,突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关联,让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合作表演故事等,让儿童在参与学习时释放天性,并获得自信心的塑造,儿童也会在分享以及合作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以及来自他人的认同,融入集体,改变孤僻的问题[3]。

开展科学性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以及分享,培养儿童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儿童从质疑到验证再到论证,完成学习,提高个人独立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儿童接触到更大的社会范围,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让儿童进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感,学会爱护环境,进而养成积极的情感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4]。

相应的艺术活动也能够陶冶儿童情操,教师要为学生留出绘画区以及音乐区,让儿童有机会接触到艺术之美,展现自己的特长,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技能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知识运用,也能够让儿童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交流信息、表达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终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征开展针对性引导,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技能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三方的配合,家庭教育要能够配合幼儿园教育,为儿童提供更加理想的心智培养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平衡发展。

幼儿园方面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场地、提高从业教师教学水平、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等举措来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来源:(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参考文献:

[1]罗志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新课程(综合版),2019(8):230.

[2]薛露曦,聂玲.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4):77.

[3]周贞娟.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对策[J].数码设计·CGWORLD,2019,8(16):189.

[4]蒋雪明,孙彦香,冯哲,等.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学龄前儿童感觉加工特征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0,320(8):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