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简称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其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足、多动、冲动。
即儿童行为持续表现出注意力集中 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方面的障碍,可分为注意力缺 陷型、多动一冲动型、复合型。
ADHD通常发生于6岁以前,主要是童年早期阶段的2~5岁,但由于正常儿童在此期间是精力允沛、活泼好动的,使得多动症难以在早期被发现。
故显见于学龄期(文献【1】中规定学龄期为7~12岁,本研充结合实际需要扩展为6~I3岁,将来还可扩展为5~14岁进行研究)。
70%的多动症儿童其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出现更明显的学习困难和厌学情绪,以及反社会行为和人格问题;30%左右的多动症儿童其症状可以持续到成人直至终身【3】。
学龄期是儿童进入青春期前心里发展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对于多动症儿童若未给予适当的治疗和帮助,会造成其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障碍及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其学业和人际关系,还会引起家庭和社会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美国74%的青少年犯都曾经有多动症病史【3】。我国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期儿童多动症的出现率约为4.31%~5.83%【3】。
据不完全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的学龄期儿童患有这种疾病【3】,居于学龄儿童精神障碍发病率首位【4】。
我国卫生部2007年发布了关于儿童多动症等行为障碍的防治策略,明确规定:“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1】。
这是及时和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多动症不仅影响儿童个人的学习、情绪,行为及适应,对教师、家长和社会工作者而言也是很大的挑战。
因而预防与干预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问题,不仅是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界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专业界的高度重视。
二、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多动症儿童在我国大多安置于普通学校。由于其先天生理因素或环境 、心理凶素。
进入学龄期的多动症儿童可出现特别明显和典型的症状表现及衍生的心理问题,多半和同学互动不良、个性冲动、易打架生事,或因为注意力分散以至学业不佳并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其情形不仅让教师感到 无从下手,也导致多动症儿童不受同伴欢迎,更使家长情绪受到影响。
由于缺乏对多动症的了解而造成的教养方式不当又会强化多动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多动症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也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1、 对立反抗行为
有关研究发现,大约有4O%的多动症儿童在学龄期会出现行为规范障碍。与其他儿童相比,比例相当高【5】。
多动症儿童最严重与最常出现的是违规行为和攻击行为,会表现出同执 、反抗和攻击性,过度反抗权威人物(如教师和父母),不守规矩,常通过发 脾气和争论来达到其目的,很小的事情就可能使其失去控制。
具有行为异常的多动症儿童常打破社会规范 ,如说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破坏物品或打架等偏差行为,这些症状通常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
有学者认为 ,多动症儿童若得不到及早正确的引导,其症状发展到处于叛逆阶段的青春期更为严重。
多动症儿童容易从事、尝试别人不敢做的事 (斗殴、抢劫 、药物滥用 、标新立异等),加之从小挫折不断,缺乏关爱与 友伴,极易走错路,其行为问题常常升级,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2】。
因此,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问题的预防至关重要【2】。
2、情绪困扰异常
情形异常如焦虑或沮丧常伴随着多动症在学龄期而出现。学龄期儿童,由于发展不成熟,尚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此,家长看到的可能只是儿童脾气暴躁、爱闹别扭,不听话;年龄较大的儿童才有可能在别人表现关心时,说出自己的不快乐。
这些情绪困扰,不仅恶化其症状,也可能影响其与父母或同伴关系【6】。
多动症儿童的情绪困扰以忧郁为主,如担心同伴和教师的看法或担心自己健忘、散乱等。
也有多动症儿童因常闯祸、冲动控制不佳、害怕责难等而呈现焦虑不安,甚至用打人方式表达焦虑。
情绪困扰的另一表现即沮丧。很多多动症儿童会反复体验到失败和挫折,对环境的改变充满无力感;对曾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自尊心相当脆弱;情绪不稳定或感情用事。
有时因有短暂的暴怒发作而造成严重的行为问题。
3、学习问题突出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一般都会在学龄期出现继发性的学习障碍。有学者发现,3位多动症儿童中有一位会有学习障碍【6】。
多动症儿童常出现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一是学业低成就。由于多动症儿童对行为的抑制能力不足,难以进行高层次的思考。
所以考试分数常不理想,学业成就的表现较差,尤其当学习是需要不断重复或较为琐碎时,由于无法安定下来而往往出现学习困难。
教师与家长均反映多动症儿童的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其同伴。
二是低质量的学习行为。由于注意力不足、多动、冲动,多动症儿童常无法专心听讲,影响其教学参与,进而也影响其学习行为。
又由于缺乏一些学习策略,多动症儿童常常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
4、人际关系不良
对许多学龄期多动症儿童而言,与同伴建立友谊是相当困难的,表现在社会行为方面往往有明显的缺陷。
由于多动症儿童常有干扰、攻击及非预期行为,其他儿童会由此产生反感、责备与排斥的心理,有时还会发生冲突,造成同伴关系恶化;同伴关系的恶化又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会不适应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从进入学校开始,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就令教师头痛不已,不仅妨碍教学秩序,也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这可能成为教师最大的困扰。
教师常常对他们失去耐性而严加责备或施以处罚,由此造成多动症儿童与教师之间的紧张与对立。因此,多动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通常不佳。
5、自我态度低落
多动症儿童的自尊心较一般儿童低落。相关研究指出,多动症儿童的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同龄儿童。其社会不适应除了表现在遭同伴排斥外,也表现为自我满意度不高。
具体表现为学业低成就感,恨自己不专心、坐立难安;在学习成就上跟不上同伴;经常闯祸,与同学、教师、家长的关系不佳;认为自己像笨蛋,同学的嘲笑也造成其自尊心低落。
这些均与多动症儿童有注意力缺陷、无耐性、缺乏毅力等学习心理问题有关。
多动症儿童若合并有运动协调障碍,不仅会妨碍其阅读、学习,而且行动上也笨手笨脚,使其日常生活屡遭挫折,对自己丧失信心,导致其自尊心水平或自我态度低落。
三、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多半是衍生性的。在学龄期成长过程中,多动症儿童由于其原生障碍——多动症而衍生出一系列学习、情绪、行为及适应问题,其行为表现为常常不受家长、学校教师或同学的欢迎。
加之学业成绩不佳、运动协调不良、人际交往不畅等逐渐影响其心理发展,出现退缩、缺乏信心和丧失自尊心问题,易产生忧郁情绪或攻击倾向。
这些问题往往被家长和教育者忽视,如父母教养与教师教学的调适、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应对等跟不上,不能及时处理之,就会衍生出各种防卫心理或严重行为问题。
因此,对于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应从系统工程角度采取“接纳-自适应-积极心理治疗”等防范原则和干预策略。
1、以接纳的态度面对多动症儿童的行为
父母和教师应借助专业知识来了解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问题,了解多动症儿童的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
首先,对于多动症儿童不应过于苛求,所提要求要切合实际;其次,对多动症儿童给予真诚的接纳。
事实上,多动症儿童很多的行为举止并非故意捣乱,而是他们经常无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所致。
父母和教师应与儿童建立良性的关系,不能因其异常行为而训斥,而是要帮助多动症儿童解决问题和困难,以积极心理学疗法发现其潜能【2】,建立其自信,为进一步的教育与辅导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帮助多动症儿童了解其自身特性
多动症儿童有时不太了解同伴为什么都不喜欢他,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哪里做错了。
此时,父母和教师可以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例如,告诉他:“你确实很聪明,但有时候你表现不佳”。
“你可以把自己的脑袋想象成是一架电视机,有非常好的转换器和真空管。但有时候,就好像电视机的天线短路一样,即使这架电视机再怎么好,短路时接收到的画面可能会不清晰甚至断断续续,这种情形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只是在你身上出现的多了点,重了点。如果想改善,就要听话,遵守约定,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
3、养成多动症儿童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应以自适应理论辅导多动症儿童,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正常的作息时间对多动症儿童十分重要,变换环境、过多的刺激以及不规律的生活,都会让他们浮躁不安,难以完成该做的事。
所以,让他们知道整个活动的大致情形以及别人的期望,其行为将会较有组织而少冲动。
做法上要按时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应迁就儿童的兴趣而让他们看电影、电视至深夜;可以订立课堂规则,父母、教师可以和多动症儿童一起讨论,制订双方都能接受的约定,目的不在于对儿童的不当行为加以惩罚,而在于促进其学习和自适应。
4、为多动症儿童创造可能成功的机会
父母和教师应采用积极心理学疗法,尽可能为多动症儿童积极创造可能成功的机会,而非被动的等待。
父母和教师可以应用一些小技巧,为多动症儿童安排能够胜任的工作,如帮妈妈拖地、帮教师发练习本、跑腿、劳动或服务等既可以消耗体力又容易完成的简单工作,让其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帮助其提高自控能力。
当多动症儿童成长到会思考反省的阶段(例如在青春期),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有时会减少甚至消失。
这时,要促使其较多地自我表达,争取较多表现成功的机会,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5、增进多动症儿童的正面行为
行为治疗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不适宜行为的一类方法。行为改变技术的重点在于利用奖惩增加孩子好的行为,以减少孩子坏的行为,并给予立即的奖励或响应。
如教师把多动症儿童上课时屁股扭动的次数记录下来,若减少就表扬,并给家长每天带一份报告,家长根据报告给予奖励。
奖励的办法可根据各家的具体条件确定,如准许其晚上看电视,或假日去动物园,或奖励给玩具等。
适当增强:多注意孩子好的表现,告诉孩子行为表现好的时候,可以获得那些奖励。
奖励的方式可利用计分或贴纸等作为代币,当代币累积到规定数量时,可获得先前规定的奖赏;让孩子了解行为的后果是什么,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于好的行为,即使只是一点点,也要立即给予其负面作用。社会性增强如赞美、鼓励等是一直需要的。
适当惩罚:当多动症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不要用体罚,可用“活动暂停”的方法,把孩子带离开,等孩子安静下来后,再告知被罚的原因;
或让其重复单一行为很多次直到其疲累为止;或使用“自然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尝到不好的行为后果。
实施行为改变技术,需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如特教工作者)指导,适切、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其功效。
同时,父母或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并保持一致的标准,以防多动症儿童找到漏洞而导致前功尽弃。
6、为多动症儿童建立积极和鼓励的学校环境
多动症儿童在学习常遭遇学业及人际关系上的失败,这些负面反馈易使其沮丧、焦虑,甚至敌视他人。
因此,教师应利用机会纠正班级及其他儿童的看法,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多动症儿童的特质,进而诚心接纳并愿意帮助之。因为同伴的态度对其影响是很大的。
此外,教师要留意班上其他同学的行为是否会对多动症儿童的不当行为产生强化作用,例如当多动症儿童表现不当行为时,同学的嘲笑便成了一种增强性的注意,教师要告诉其他儿童不要注意其不当行为,要用正面反馈的方式建立多动症儿童的态度。
以下是一些参考建议:
(1)改善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降低多动症儿童分心的程度。例如:让多动症儿童把桌面上不需要的东西及时清除,桌内桌外的东西应减少到不足以分心的份量,可将其座位安排在教师中安静的角落或教师附近,教师的穿着应尽量简单朴素等。
(2)释放精力
进行正面引导,可以借助多种体育运动、趣味性活动、帮教师做事等方式释放其过剩的精力。
此外,因为多动症儿童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师要提醒其他儿童不要故意惹他,以防多动症儿童做出过激的举动,使其多动行为愈发不可收拾。
(3)有效沟通
在期望多动症儿童开始学习之前,要先让孩子专心。教师说话要简单明了,说话时要注意指示语的长度、用语的深浅及句子结构的复杂性。
采用清除而明晰的教学方式,说明短时间要完成的工作,对费时而复杂的作业或动作,应将它分成几段,以便多动症儿童能够理解并能最终完成。
7、加强多动症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对于多动症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也可以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教师能随时监督和指导。
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上述策略若仍无法有效处理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不足、多动、冲动行为,可以求助医院的心理卫生门诊,进一步探索原因,或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
虽然药物不是唯一治疗多动症儿童的方法,也不是每一位多动症儿童都需要服用,但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还是可以提升整体治疗的效果的。
四、结论
目前,不仅一般家长,即使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多动症的观念相当模糊,对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及辅导方式更是不了解,造成许多多动症儿童在学龄阶段被视为问题儿童。
学校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因过于重视学业而忽略其心理问题。对多动症儿童学龄期易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宜适时预防与适当干预,使其各方面的适应情况和身心发展获得改善。
因此,上述预防与干预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不仅对多动症儿童学龄期有效,也具有长期效应。
总之,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各种心理问题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只要方法和措施得当,就可将其辅导为适应良好的社会成员。
作者:何侃
参 考 文 献 :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7(7):66—70.
[2]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221-233.
[3]郑毅.多动症是终生疾病[N/OL].科学时报,2007—12—25(A3).
http://www.seiencenet.cn/sbhtmlnews/200712252325916197628.html.
[4]蒋莉莉.多动症膳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首位,易成公害[N/OL].解放网一晨报2007—09—12.http://health.sohu.COIn/20070912/n252095561.shtrn1.
[5]周凤莲.李晓红.儿童多动症学龄期的现状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49—50.
[6][新加坡 ]CaiYiming.儿童多动症/Jk童心理健康手册[M].王丹,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版社,2004.1—55.
[7]王玉梅.学龄期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指导[J].中国妇幼保健,2005.2l: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