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成长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_上海育之星儿童成长发展中心

现代家长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物质营养和生理成长,而严重忽视他们的心理营养和心智成长;学校也是高度关注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忽略了他们的德育和心理发展,导致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据大样本调查报告,全国4-16岁孩子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13.97%,社会适应问题的检出率为23.46%。儿童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据全国各地调查,儿童行为偏离的发生率达到10-20%,明显的心理障碍性疾病为3-5%。

家长在感叹孩子越来越难以交流了;老师在慨叹学生越来越难管了,媒体里报道的学生自残、自杀以及校园霸陵等现象更是让家长和老师们谈虎色变!

而儿童及青少年很少因“心理问题”主动求医,多为父母怀疑有异常才去看医生,这种异常的判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儿童青少年行为本质的认识以及对这些“异常行为”的容忍程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有时,一个健康儿童可能被过分焦虑的父母带来就诊;有时则相反,对一个严重情绪行为紊乱的儿童,父母却听之任之,不加关心,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逐渐加重。

所以,我们要呼吁家庭、学校及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少年及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早期良好心理和行为培养,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呢?

一、攻击和退缩

1、攻击行为

指的就是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侵犯不是感情、动机、态度等内在心理状态,而是外部表现出来的行为,发怒是一种侵犯的愿望,偏见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对侵犯行为发生起到动机作用,但没有构成侵犯事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更多地出现以人为中心的攻击或嘲笑、辱骂,儿童敌意性攻击所占的比率逐渐超过了工具性攻击,其报复的对象多为攻击者本人。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传媒的影响以及儿童自身心理因素。

可以利用行为干预法、行为模式训练法、人际关系认知法以及情感调解等多种方法解决。

2、退缩行为

研究者把较少参与人际交往的儿童称为社交退缩儿童,他们表现为不和同龄孩子交往,害怕人际卷入,或者在还没有交往之前就预计到会被拒绝,从而不参与人际交往活动。

这类孩子长大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将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家长、教师要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帮助他们逐渐矫正退缩状态,融入正常的同龄孩子的交往。

二、与学业有关的问题

1、注意

注意的概念: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刺激作用在人的身上,但人在某一特定时刻,不可能对所有刺激都作出同样清晰的反映,而只是把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些对象,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

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其注意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注意的时间会延长,注意的事物也会增加。

想要有效提升其注意力,可以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培养兴趣与注意力的结合,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

2、焦虑

焦虑主要指的就是考试焦虑,因为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以及考后焦虑紧张。

考试焦虑是对考试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期望过高,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考前身体状况不好;

(2)客观因素:包括父母、老师给的压力,以及同学之间的竞争。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增加学习技能和应试策略,改善情绪,降低焦虑。

三、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逆反心理指的就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

儿童的逆反期包括幼儿期和青春期,产生逆反的主要原因在于:

(1)期望不切实际;

(2)家长和教师过于严厉,损伤孩子自尊心;

(3)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

(4)反复唠叨,引起厌烦。

要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积极引导,主要方法如下:

(1)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烈,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逆反心理很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敢于发泄,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能够养成逆来顺受等优良品质。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尽取的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说谎

说谎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谎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常见的说谎包括幻想式谎言、夸大式谎言、防卫性谎言、逃避任务的谎言等。在处理孩子说谎问题时,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用冷静、温和的态度去和孩子交谈,为孩子构建心理安全空间,关注孩子的需要。

五、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问题

计算机是有效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发展社会技能,满足归属的需要。近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之一。

调查显示,在当前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有网瘾的比例高达26%,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网瘾问题的重灾区。

青少年过度的沉溺于网络聊天、游戏、色情等虚拟世界,不仅荒废了学业,疏离了朋友和亲人,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有可能引发违法犯罪和不良社会行为。

网络成瘾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何有效帮助他们戒除网瘾回到现实生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障。

要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和良好的上网习惯。

六、青少年抑郁和自杀

很多青少年儿童都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抑郁心理,甚至有自残、自杀行为,学校和家长要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儿童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家长和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多给予关爱和帮助。

并建议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对心理问题倾向儿童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问题的阴霾,以阳光、开朗、豁达的心态拥抱生活,拥抱未来。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 作者:何亚莉